分类:雀形目 鹀科
IUCN 红色名录等级:LC
描述:体型略小(15厘米)而头黑的鹀。具显著的白色下髭纹。繁殖期雄鸟似苇鹀但上体多棕色。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头部的黑色多褪去,头顶及耳羽具杂斑,眉线皮黄。与苇鹀的区别还在于小覆羽棕色而非灰色,且上嘴圆凸形。诸多亚种有细微的差异。在中国繁殖的亚种中,minor体型最小,pyrrhuloides及zaidamensis体大且嘴呈球状。后者较pyrrhuloides多皮黄色而少灰色。
虹膜:栗褐。嘴:黑色。脚:深褐至粉褐。叫声:由矮树丛或芦苇秆上作叫,音程为短系列而犹豫的丁当音,似家麻雀。鸣声多变但通常以一颤音结尾,通常的叫声为哀怨的下滑音seeoo,迁徙时作沙哑的联络叫声brzee。。
分布范围:古北界。
分布状况:地区性常见。亚种pyrrhuloides繁殖于新疆极西部(喀什)及新疆东部(哈密),越冬鸟于黄河上游及甘肃西北部。亚种minor繁殖于内蒙古东部呼伦池附近和黑龙江的中部及东部;越冬沿中国东部沿海。亚种zaidamensis为留鸟于青海柴达木盆地。亚种pallidior在中国东南沿海越冬;亚种passerina、parvirostris及incognita 偶见在中国西北部越冬。
习性:栖于高芦苇地,但冬季也在林地、田野及开阔原野取食。
俗名: